近年來,MG在台灣市場逐漸展開新的佈局,不再只是以往印象中的小跑車或掀背車,而是把觸角伸向SUV、轎車,甚至MPV領域。對於這個品牌而言,G50系列是一個關鍵轉折點。2018年誕生的G50,以「家庭+商務」雙重角色切入,到了2020年更推出升級版 G50 Plus,補強產品競爭力。這回我們在宜蘭,冒著颱風外圍環流帶來的陣雨與強風,試駕了頂規的 G50 Plus Premium,除了真實考驗車輛在風雨環境下的表現,也藉此更深刻地理解MG企圖在MPV市場帶來的改變。

外觀:不再是「方正工具」,而是時尚移動空間

初見G50 Plus Premium,第一眼會覺得它不像傳統MPV那樣方正死板,反而帶點SUV的動感。車身尺碼來到 4,825 x 1,825 x 1,800mm,軸距2,800mm,比例拿捏得宜,既不過於龐大,停車還算好掌握。車頭設計是重點,「虎鯨之眼」LED頭燈搭配大面積鍍鉻進氣格柵,讓正面視覺有股豪華感;而「無垠之海」格柵的名稱,確實與當天宜蘭陰雨的海岸線氛圍不謀而合。

車側線條走的是「懸浮式車頂」視覺,加上鍍鉻飾條與17吋雙色切削鋁圈,整體質感比起同級對手更年輕、更有設計感。在風雨天試車,有車頂鋁合金行李架的安全感很實用,無論是戶外裝備或家庭旅遊,都讓這台車的多功能屬性呼之欲出。

內裝:科技氛圍+人性細節

進入車內,最吸引眼球的莫過於 12.3吋懸浮式中控螢幕+12.3吋數位儀表板,幾乎是座艙的科技中樞。即便在外頭雨勢時大時小,車內的數位光影卻讓人有種進入現代化移動艙的錯覺。

用料方面,大量人造皮革與軟塑料結合鍍鉻飾條,帶來超越同級的質感。方向盤有換檔撥片,按鍵分布直覺;排檔桿則設計在方向機柱右側,用「上下撥動」切換檔位,這點在實際駕駛時相當方便。

貼心的細節不少:
• 超過40處收納空間,從前座小桌板到第三排杯架,讓家庭用戶很有感。
• 電子後視鏡整合行車紀錄器,省去後續安裝麻煩。
• 第二排電動獨立座椅+中央走道設計,讓進出第三排不再狼狽。
• 第三排空間表現不俗,椅背八段可調,成人乘坐也不算勉強。

在這次颱風邊緣的天氣下,能感受到空調系統的快速反應與後座獨立出風口的貼心,確保每位乘客都能維持舒適。

空間與機能:靈活多變的家庭後盾七人座設定下,行李廂容積 406公升,若將第三排放倒,可擴展至 1,044公升。底板下還有隱藏式收納格,實際裝載雨具、攝影器材時非常便利。

電動尾門支援腳踢感應,即便手上拿著行李或器材,也能輕鬆開啟。這些功能,對家庭用戶與媒體工作者來說,都是很實際的加分。

動力操駕:穩健取向,宜蘭山海之間的平衡動力核心是 1.5升直列四缸渦輪增壓引擎,輸出 180ps/5,600rpm、29.1kgm/1,500-4,000rpm,搭配7速DCT雙離合器自排。

實際上路,G50 Plus在起步與市區超車的反應都算輕快,不會有笨重感。高速巡航時,變速箱刻意壓低轉速,營造節能效果。懸吊設定在舒適與支撐之間取得平衡,即便當天路面因雨水顯得坑坑洞洞,車內乘客依舊感覺不到過多彈跳。

過彎時雖然有側傾,但穩定度優於傳統MPV,這意味著它更貼近「家庭用卻不失駕駛樂趣」的定位。當強風吹拂宜蘭海岸,車身依舊維持沉穩,這一點讓人對其底盤功力更具信心。

打破框架的家庭選擇MG G50 Plus Premium在這次風雨交加的宜蘭試駕裡,展現了「不再只是工具車」的企圖心。外觀時尚、內裝科技感強烈,配備齊全,空間靈活,價格也相對親民。當然,塑料細節與品牌售後能見度仍是挑戰,但若拋開品牌偏見,它確實提供了一個兼具 實用性、舒適性與設計感 的新選擇。對於需要七人座,注重安全與智慧科技,又希望車子好開、不顯笨重的家庭來說,G50 Plus Premium在MPV市場無疑是一股值得關注的新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