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故事要從2016年說起。

那時候的台灣車市,對於「Cross/跨界」這檔事還沒什麼概念雛形。排除逐年銷量略顯下滑的Sedan四門房車,當年大抵就是Hatchback五門掀背與SUV中型休旅分庭抗禮的傳統戲碼。正當大家覺得這樣的局面應該還是會上演個好幾年時,台灣Honda打定主意率先於2016年以國產化方式全新跨界CUV車型「HR-V」,以「單槍匹馬」之姿強勢切入了長期由四門房車、五門掀背及中型SUV壟斷的市場版圖,更成功填補了在FIT及CR-V之間的市場真空帶。

也因為Honda HR-V的叫好又叫座,讓眾家車廠紛紛爭相投入,意圖分食這塊炙手可熱的市場大餅。但不管是Toyota C-HR、Nissan Kicks、Hyundai Kona等同級競品,亦或是近幾年呼風喚雨的Toyota Corolla Cross,老實說,那都是很後面的故事了……。

精準眼光與切中要點的產品戰力

也因為如此,將Honda HR-V稱之為台灣國產CUV的濫觴,可說是一點也不為過。畢竟與傳統SUV相比也毫不遜色的空間收納乘載機能,以及小排量燃油引擎引領而至的稅金優勢,都讓HR-V甫一現身,隨即讓台灣消費者切身體悟到:「原來一台跨界CUV應該要是這個樣子」,進而讓Honda HR-V上市至今,繳出突破6萬輛的實質銷售數字。也因為如此若要回頭鋪陳台灣CUV過去幾年的發展歷程,Honda HR-V絕對可在第一章留下一段不算小的篇幅。

但9年過去了,Honda HR-V是否就此踱步不前?答案也是否定的。隨著同級競品推陳出新,Honda也以訴諸本質的各項進化,於2022年導入第三代車型,並於2025年推出全新小改款版本,在既有的產品優勢上,追加品牌寄予厚望的新能源系統e:HEV油電技術,搭配符合Level 2標準的主被動安全配備,進一步拓展傳統CUV的應用情境,且迎合消費者的多元用車情境,展現出更為全方位的全能身手。

持續精修,只為力求視覺新意

若將新舊世代HR-V相互比對一般,或可發現HR-V的確因應市場味蕾,於身型外觀設計持續精修,持續實踐其身為跨界CUV的自我流道路。論身型,小改款HR-V仍維持群眾接受度最大的長4,330mm、寬1,790mm、高1,590mm、軸距2,610mm的尺碼設定。這樣的大小,不僅仍維持最大程度的乘坐/收納空間,同時面對狹隘的路邊停車格及地下停車場的嚴苛限高,或多或少都展現出HR-V親民的既有個性。

與此同時,小改款HR-V針對水箱護罩上部柵欄進行了黑化處理,並在視覺上與雙頭燈融為一體,然則水箱護罩整體面積更為精鍊,並採用方正輪廓、下部縮減的修飾手法,讓車頭更顯簡潔有力,並大幅提升整體視覺辨識度。車側及車尾部分,則是透過17吋鋁合金輪圈、車側車身鈑線、一體式尾燈等設計,讓HR-V在從容的尺碼設定下,仍能夠維持相當程度的視覺俐落,對於過往CUV的消費受眾來說,仍是一盤濃淡合宜的精緻日式小點。

e:HEV動能新勢力,造就油電雙生新革命

e:HEV油電動力,早些時候已在當家掀背車款FIT身上,獲得一次相當驚艷的市場驗證。相較於力求偏鋒的純電EV技術,這套Honda引以為傲的全新動能技術,也讓車廠開始重新思索傳統燃油車款的全新出路。

Honda HR-V e:HEV車型,採用1.5L自然進氣汽油引擎(106ps/13kg-m)及電動馬達之動力組合。當中內建60顆鋰離子電池的IPU智慧型動力控制單元(Inteligent Power Unit),致使電動馬達具備131ps/25.8kg-m的最大輸出。看似略顯收斂的帳面數字,內底實則是Honda對於「新能源出行模式」的大膽嘗試。

誠如Honda不斷所宣稱的,這套e:HEV油電動力系統,是以「電能為主、燃油為輔」的全新設定。這意味著,在面對市區通勤大部分的道路使用情境,Honda HR-V e:HEV都將以純電行駛的方式為之應對。而在需要加速及爬坡時,燃油引擎則會介入提供輔助力道,唯有在高速巡航模式下,引擎才會透過直接傳動離合器與超比檔完全接手車輛的輸出動力。

試想看看,每日上下班在面對擁擠的通勤車潮時,仍有那麼一台車可從容帶來靜謐、零遲滯的駕馭氛圍,卻又無須面對電池剩餘電量及充電站費率所可能帶來的躁動及煩悶。或許在面對新興EV電動車的強勢進逼,HR-V e:HEV所提供的挑戰新意並非如此明顯,但它的確用另一套溫柔的方式,讓習慣傳統燃油車款的老手駕駛,得以擁抱新能源浪潮的過渡到來。

喔,對了,當然還有Honda HR-V e:HEV那平均可達23.5km/L的高效油耗,以及年均不過1萬出頭的稅金負擔,皆是這台車展現友善之處的最大表徵。

 

魔術大空間不是老生常談,是具體實踐

其實很難想像,Honda HR-V e:HEV仍能夠在4米4不大的緊湊身型當中,想方設法挪移出與中型SUV相比也毫不遜色的乘坐及收納容積。當然你可能會嫌棄,Honda每年新車都要重申一次「車室空間最大化、機械空間最小化」的MM思想,總有些老調重彈的陳舊感。但講歸講,卻能夠因應不同車型設定具體落實,某種程度上也是Honda始終如一的品牌堅持。

除了搭配6/4椅背傾倒機制,致使縱深可達190公分的後座行李廂空間,已可從容應對各式大型行李及器具的收納需求。同時早已蔚為標的的「Ultra Seat」多功能座椅模式,則是讓原有的後座乘坐空間,額外追加可盆栽、自行車及家電等物件的載運功能。也因為如此,Honda HR-V e:HEV所內蘊的跨界意涵,並非僅限於外觀內裝可見的視覺感受,而是確實落實在消費者每一日、每一刻的用車需求。

安全不是單純口號,只能從心開始

問世至今已近10年,隨著眾家車廠持續針對主被動安全配備的軍備競逐,這年頭配備要是有所增減,多半會淪為消費者口誅筆伐的首要對象。所幸,Honda HR-V e:HEV仍深知精益求精的最高準則。在原有符合Level 2標準的各式安全科技配備下,仍針對系統本身的完善性及功能性進行加強。

本次小改款工程,工程師著手強化了Honda Sensing的駕駛輔助功能。原有的攝影鏡頭改為100度超廣角設定,並搭配高速影像處理晶片。不僅可同時監看三個車道寬幅的的道路狀況,更大幅提升了對象來車、夜間行人、自行車、摩托車甚至是路口的監測靈敏/準確度。各項鋪陳如此,只為讓Honda HRV e:HEV能在跨界之餘,更能從容應對各項突發狀況,並帶來完整且不留間隙的安全防護層級。

寫在後頭

的確,距離2016年已有一段不算短的日子,Honda HR-V e:HEV可能不再是「市場唯一」,原有的前瞻性跟獨有性,或許都得在同級競品的團團包圍下,面對逐年消磨的現實。

但,慶幸的是,Honda HR-V e:HEV仍不忘初衷,在維持既有優勢的前提下,持續透過新能源動力、配備精修等方式,持續落實其身為CUV的首要初衷。今天,你可能只需要從容代步通勤,明天,你或許需要接送同事至機場車站,又是哪一個假日,你突發奇想邀請家人一同走訪秘境,Honda HR-V e:HEV都可以毫無罣礙地守在那裡,陪你實踐不同層面的跨界生活。

 

簡單的一杯咖啡,一份甜點,信手沾來的北海岸秘境,再加上一台Honda HR-V e:HEV,我想,跨界生活當如是。

特別感謝

 

金包里農舍莊園

新北市金山區南勢5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