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 Alfa Romeo 睽違18年再度回到台灣市場,許多車迷心裡浮現的,或許不是單純的「新車選項」,而是被一種情感喚醒。對於那些年輕時追過 DTM、看過 156、159 縱橫歐洲街頭的粉絲來說,這是一段未竟的浪漫,如今終於有機會在台灣繼續延續。品牌總代理寶嘉聯合選擇在這個時間點引進 Alfa Romeo,既是補齊集團高端品牌拼圖的一步棋,也是向市場證明「義式性能」依舊存在的宣示。

然而,首批帶來的 Giulia 與 Stelvio,嚴格說來都不是全新世代,而是已經上市將近9年的車型。這一點或許會讓市場上的某些聲音質疑:在新世代電動化浪潮下,這樣的引進還有意義嗎?但對真正的 Alfisti 來說,答案很清楚——這是一份遲來的禮物,也是一種不能錯過的情感連結。

義式美學,永不過時

走近 Giulia,你會發現 Alfa Romeo 的設計語言,從來不需要追趕潮流。經典的「倒三角」水箱護罩,搭配兩側如劍般銳利的大燈,光是車頭就足以讓人多看兩眼。這種設計不是張揚,而是一種骨子裡的自信,彷彿告訴你:「我不是要討好誰,而是忠於自我。」車側線條更顯優雅,流暢的肩線與後輪拱的張力,帶出一種隨時準備爆發的姿態。即使在今天、即使已經上市多年,Giulia 的身影依舊能在人群中脫穎而出。當試駕車停在路邊時,不少路人好奇走近,甚至有人忍不住問:「這是新款的嗎?」這就證明了 Alfa Romeo 的造型,從來不被時間定義。

車尾的比例更是耐看。簡潔卻不失層次,雙出排氣管與微微上揚的像尾翼般的線條,像是義式跑者在起跑線上微微前傾的姿態,光是靜靜停著,就讓人心跳加快。 駕駛者的專屬座艙打開車門,迎面而來的是一股專屬於駕駛者的氛圍。Alfa Romeo 從來不是追求鋪張豪華,而是強調「坐進來,你就該開它」。

最吸睛的,莫過於那組潛望式儀錶。這是 Giulia 的標誌性元素,三環設計不僅復古,也讓人聯想到 Alfa 在賽道上的傳統。指針跳動之間,似乎還能聽見義大利人對速度的執著。中控台簡潔,功能按鍵不多,但每一個旋鈕都帶著紮實手感。座椅則採用義式跑車一貫的包覆性設計,椅背角度與腿部支撐恰到好處,長途不疲憊,山路也能牢牢固定身體。空間表現中規中矩,不是同級最寬敞,但這從來不是 Giulia 想打動你的地方。它要給你的,是那種「一人一車一條路」的純粹體驗。

配備上,雖然與德系對手相比稍顯保守,但 Apple CarPlay、駕駛輔助系統都沒有缺席。值得一提的是方向盤上的 Start/Stop 按鈕,像是義大利工程師故意設計的一個「點火儀式感」,每次按下去,都是一種心跳加速的開始。

蜿蜒山路的義式浪漫真正讓人上癮的,還是在動力與操控。這次試駕路線,從陽金公路一路奔向金山萬里,沿途盡是蜿蜒山道。這正是 Giulia 最能發揮的舞台。

搭載 2.0 升渦輪增壓引擎,動力線性飽滿,不會暴躁突兀,但深踩油門時,那股持續推動的勁道讓人忍不住微笑。變速箱反應流暢,換檔撥片帶來即時回饋,讓你在每一次降檔入彎時,都能感受到機械與人之間的默契。過彎才是 Giulia 的精髓所在。轉向指向性精準,方向盤每一度的轉動都能轉化成路感回饋,讓駕駛對前輪動態有著清晰掌握。懸吊調校則在舒適與運動之間找到平衡,能夠吸收路面碎震,又能在連續彎道中保持車身穩定。 陽金的山路有時狹窄、有時開闊,每一次進彎、出彎,Giulia 都像是在與你共舞。那不是德系車的嚴謹,也不是日系車的理性,而是一種帶點任性、卻讓人心動的義大利熱情。

當車輛駛下金山,迎來海風與鹹味空氣時,你會意識到:駕駛 Giulia,不只是開一台車,而是一場感官旅行。

義式信仰的延續

Alfa Romeo 回到台灣,對市場的實質影響或許不如電動車、SUV 那麼廣泛,但對車迷而言,它的存在就是一種浪漫的證明。Giulia 雖然不是最新世代,卻依舊能用獨特的設計、純粹的操控,提醒我們——開車的樂趣,不該被遺忘。或許,這才是 Alfa Romeo 想帶給台灣的價值:不是數據堆砌的性能,不是螢幕越大越好的科技,而是那份來自義大利、帶著靈魂與熱情的駕駛體驗。

對於那些等待了18年的粉絲來說,Giulia 就像是一位老朋友的歸來。即使歲月在外型上留下痕跡,它依舊有能力在山路上,讓你的嘴角輕輕上揚。這,就是 Alfa Romeo 的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