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用車需求日漸不單純的時代,過往對車款的定義,在描述上似乎也透過文字經年累月的發展,而有了新的局面;拿「compact」這個詞為例,過去鮮少使用在一般房車、掀背車級距中(因為有small、mini等詞來定義),現在因為SUV的族繁衍變而越來越常看到compact SUV、subcompact SUV的出現;想著車款如何被定義時,再回頭看此字含意,除了緊湊、小型之外,compact還有簡潔、結實的意思;今天Mazda CX-30的試駕,讓人領略到從字面定義到實體感受的過程。

從第四代Mazda 3開始就進入新的局面,算是相當年輕的新車型CX-30採用Skyactiv-Vehicle Architecture 車體架構,是這個品牌走向高級車認同的重要根基。口說無憑無法真的稱得上高級,也許對許多消費者來說Mazda距離高級車還有一段曲折的距離,但Skyactiv-Vehicle Architecture 車體,需要在駕駛過便能感受到上乘感。CX-30尺碼介於CX-3與CX-5,外觀大小跟CX-3相仿,軸距2655mm也稱不上是roomy,但打開車門讓筆者首先有感的是雙色調的控台設計,延伸到門板上的環艙感搭配簡單俐落的駕駛介面設計,有一種retro dandy的氛圍,觸摸熟悉的三輻式方向盤、飾版的質感,在內裝每一處都是一致的細緻,這是相當有感的上乘,不過度鋪張卻是百看不膩的俐落。

而坐進車室空間內,據了解真皮座椅也是Skyactiv-Vehicle Architecture 車體相當重要的內涵。前後座椅透過剪裁、透過調整支撐,讓乘坐資是能處在最舒適的S 曲線上,並且包覆性與舒適的通風座椅也讓長時間駕駛都猶如剛睡飽醒來一樣清新自在,整體的駕馭氛圍如果說是要讓駕馭的樂趣自然而然地在駕駛過程中發生,讓駕駛能專心在車輛的控制上,那CX-30我想是越開會越能有所體會。

然而在有限的試駕時間內,一些立即能感受到的機能性也值得一提,像是本次試駕的型動版在尾門上都標配了電動尾門的配置,個人是覺得還好,但就SUV市場中,這可是一項大家都會想要的配備,至於外觀上也增加了原廠空力套件的配置,增添了運動感,對我來說內心的歡愉來自原廠改,確實視覺上低趴了不少。

從第四代Mazda3開始的Kodo Design 2.0,在車頭車尾的延伸感皆呼應了內裝的簡潔俐落,七角形水箱護罩與鍍鉻魂動之翼,不用刻意提到加大水箱罩,但因休旅的直輻向下奔流自然就放大,同時下方嵌有 LED 晝行燈,向車側的鈑件線條和 Mazda3 相比也因休旅的設定而更顯簡約、立體。車尾是筆者最欣賞的部分在於兩邊車側線條向後延伸,通過尾燈,在尾門中央的廠徽交錯,向後拉出了一個勁道,欣賞這魂動美學的奧妙,自然就會被Mazda吸引。

CX-30路感回饋直接,更顯得NVH工程對新時代Mazda車款的重要,包含CX-5跟CX-30,在車室內的降噪效果很棒,懸吊在震盪的處理歸功於車體結構的優化,都有很高質感的表現。僅款CX-30搭載的2.0L Skyactiv-G 自然進氣引擎輸出上並不出色,165hp最大馬力及 21.7kgm 峰值扭力的表現,搭配 Skyactiv-Drive六速手自排變速系統,輸出算是輕快,也附上了運動化模式的選項,高轉的聲浪傳到車室內增加熱血氛圍,同時配備了Mazda當家G-Vectoring Control Plus導引控制系統,車身動態平衡讓CX-30在動態表現不失均衡感,線性的易掌握度成為樂趣湧現的泉源。 許多SUV的買家,在意的安全與科技配備的豐富度,現在已經向下延伸到Compact SUV,車輻與配備多寡無關,已經是一場嚴肅而高低立現的配備戰爭。Mazda雖然向來不是最出色的誠意滿配,但是安全配備上也有水準之上的演出,完整 i-Activsense 主動安全防護科技,包含全速域的 MRCC 主動車距控制巡航、CTS 車道維持、SBS 智慧型煞車輔助、BSM 盲點偵測、LDWS 車道偏移警示、SCBS 煞車輔助系統等,就一個無法施展駕馭樂趣的時段時,能主動保護行車安全的本事還在,至於是否為全速域的CTS 車道維持,倒也不是太在意,Apple CarPlay 與 Android Auto都能連上,有Bose音響,加上久坐不會痠痛疲倦,這才是本質,也是Mazda CX-30要告訴我最根本的事。